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了新的指导文件,鼓励高校或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尝试创业。
据报道,该指导文件为科研人员兼职创业并保留其所在机构岗位和福利明确了细则。科研人员还可以选择离岗创业三年(可延期三年)。该建议还鼓励高校和事业单位推荐有才干的科研人员参与商业相关项目,并积极设立创新或流动工作岗位。
中国大学原本在产业收入和技术转化方面就拥有很高的世界排名,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和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在吸引行业收入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等其他院校在该类别中也表现出色。
中国电子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晓章告诉泰晤士高等教育,这项措施是2015年科技部鼓励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人员创业政策的一个延续。他说,“现在的政策进一步保护了具体实施人的权益”,同时提供了更细致的指导方针。
朱教授继续说,新的指导文件在激励高校科研人员探索商业机遇方面肯定会有所帮助,因为“科研人员能够更放心地探索新的商业可能性”。他补充说,鉴于“现在投融资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这一点尤其重要。
作为技术研究公司中电昆辰的创始人,朱教授本人是一名学术型企业家。他说,“学、研、产、商”这四个环节对创立科技公司至关重要,包括学术课题、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商业闭环。他说:“这四个环节中的三个都要求研究人员放下身段冲在一线,面对客户、投资者和市场。”他补充说,这类初创公司必须保持“技术领导力”。
朱教授说,该措施更大的目标是将更多大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直接市场价值”的产品。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帏向泰晤士高等教育表示,这是一个“积极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科研人员”。但他说许多大学和机构已经在此之前积极探索创业机会。
张教授表示,想要进入商业世界的科研人员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寻找市场机会、获取或整合资源以将技术转化为好的产品、以及完善管理团队。他说,此外他们还必须处理好创业企业与研究人员所在机构间的技术授权、双方持续的技术创新合作和相关利益分配。
joyce.lau@timeshighereducation.com
本文有Jing Liu为泰晤士高等教育翻译。
后记
Print headline: Researchers in China encouraged to become entreprene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