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英文原文
有评论称,中国如今在满足国民高等教育需求方面的表现与西方国家旗鼓相当
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者所做的分析显示,中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已经可以与欧洲和北美国家相媲美。
这篇文章引用的统计数据令人吃惊——过去20年里,中学的大学数量增加了两倍,注册人数增加了9倍,科学论文数量增加了14倍——中国高等教育体系蓬勃发展、迅猛增长,海外观察家对此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一些不大为人所熟知的数据则表明,在西方大学体系通常用来衡量自身进步的测量结果上,中国现在也处于领先地位。
该论文中所报告的一项关于性别平衡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在中国,女性学者和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9%和53%,而在英国,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6%和57%。尽管在2016年中国的正教授中女性只占到31%,这一数据也只是略低于美国的32%。
这一发表在《Change》期刊上的论文称,在本科生中,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学生占9%。相比较而言,在澳大利亚,原住民虽然占总人口的3.3%,但是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数只占全国的1.7%。
论文还称,2017年,在18至22岁这一年龄段人口当中,有46%的人接受高等教育。而在2007年、1997年和1978年,该比例分别只有26%、8%和2%。
澳大利亚正接近最近宣布放弃的40%大学入学率这一目标,而最近的数据显示,英国和美国的大学入学率分别为50%和41%,高于10年前的43%和39%。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钟周说,这些数据相互之间可能无法进行比较,因为每个国家在计算入学率时,采取的划分年龄段和教育等级的方式不同。
中国采用的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5至8等级,下至短期课程项目,上至博士生项目,无所不包。钟博士称,主要群体是本科生,“但是这个趋势还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她说,中国的大学入学率远远没到下降的时候,而是会继续上升。因为大学适龄人口正在减少——这是刚废弃的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结果。“在未来10年里,即使总体入学率保持不变,毛入学率也会上升”。
钟博士称,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可能采用各种称意的方式模仿西方国家,但同时也引进了一条有害的做法:为了完成超额的工作,提倡“996”工作制,即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
她说,虽然“996”这个说法是借用于中国信息技术领域,可由于学校排名、发表学术成果“新管理”目标、引用和影响因子等因素的影响,学术界也开始采取这种做法。“可以说我们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这种模式的,并在国内将其发扬光大。”
后记
Print headline: China ‘matching West’ on participation measures